威尼斯人网址-1929cc威尼斯 > 文学体裁 > 散文 >

有关中秋节的散文-威尼斯人网址

时间: 银娜2 散文

  时间如水,仿佛是转眼间, 春去了秋又来,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。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中秋节的散文,供大家参考!

  有关中秋节的散文篇一:中秋的记忆

  这几天心里颇为不宁,老天也像和我作对一样,灰蒙蒙的不露一丝蓝天的缝隙。虽然中秋节在即,却始终不见新月的影子,不免又想起故乡的中秋来。

  记忆中故乡的中秋,天空总是蓝得干干净净,丝丝缕缕的白云轻轻缭绕,风摆杨柳,鸟儿翻飞。收获过的大地,丝毫没有空旷沉寂的迹象,人们在地里忙着蜕玉米茬子、浇地、施肥。年轻人拉着沤好的青肥跑在蜿蜒的小路上,一路欢歌笑语。生产队的打麦场上,高高的谷垛如小山般巍峨,摊嗮的玉米棒子,棒槌似的沐浴在太阳下泛着金光。三五成群的光屁股孩子一头扎进场边的小河,溅起大片大片的浪花,游出好远,水鸭子一般又浮出出面,爬上岸来,蹲在桥沿上晒太阳,嘴唇子冻得紫茄子一般。

  小时候没有电,晚上到处漆黑一片,孩子们就盼望着有月亮的日子。每当新月来临,那便是孩子们的天下了。大家早早吃过晚饭,呼朋唤伴走出家门,到大街上捉迷藏,老鹰抓小鸡,指星星过鱼儿,玩抬阁、背阁、斗拐……大家玩得乐此不彼,总是被大人们几次三番的喊叫或生拉硬扯,才恋恋不舍的回家睡觉。

  故乡比较偏僻,那时候人们没有文化,天文知识懂得很少,对于月食,根本不知道是三球的关系。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晚上,拜罢月亮,我和一群小伙伴正在皎洁的月光下捉迷藏,突然间感觉月色暗了下来,抬头一看,天空晴朗朗的,月亮却少了小半边,不知谁喊了一声“天狗吃月亮了——”听到喊声,全村人出动了,从家里跑出来,拿着盆盆罐罐,铲子、勺子,叮叮当当地敲着喊着,一路小跑到村南,爬上一座高坡上,朝着月亮的方向猛敲大喊,那惊天动地的声音,也许真的把“天狗”震慑了,“天狗”竟然把吞下去的大半个月亮,又一点点地吐出来了!我们看到大大的、包盈盈的、明亮亮的月亮又挂在天空,才心有余悸地跟着大人收兵回营。

  那个时代很贫穷,但过中秋节很隆重。中秋节中午,每家都要做上一顿丰盛的午餐。女主人束了围裙,添旺灶火,把大块南瓜、土豆、豆荚粉条下到锅里,一会功夫,各种菜肴沸腾起来,浓郁的菜香随着缕缕炊烟飘出小院,令过路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,猛抽上几鼻子:“大嫂,做的好饭吧?好香啊!”大烩菜做好了,女主人到场边拽篮麦秸,用砖摆个火炉,支上个铁鏊子,烙一沓油饼,再炒些鸡蛋。一家人回来了,一手端了菜碗,一手拿了油饼卷鸡蛋,边吃边往街上走,大柳树下找个石台蹲下,张三李四、麻五赵六围成一圈,边吃边喷套儿,那过节的喜悦和淳朴的乡情,是当今的人们所体会不到的。

  因为晚上要供月亮,下午是女人们蒸糖饼的时间。她们把发好的白面揉成面团,擀成片,把红糖一层层夹在中间,拧成个麻花边,中间用小碗扣成一个个圆圆的图形,再用蓖麻刷在每个圆的中间按成许多小花,然后匀闪闪的撒上一层籽麻,把糖饼打扮的花溜溜的,再上笼蒸。蒸好的月饼白白胖胖,漂漂亮亮。但是无论孩子们口水滴流多长,母亲们是不让孩子动一动的。因为月亮是圣洁的神,供了月亮,人才能吃。

  孩子们盼望着,盼望着,天终于渐渐黑了下来,月亮露出铜盘似的大脸,月中玉兔隐约可见,女主人就忙着把蒸好的糖饼、买来的月饼,还有树上摘的石榴、苹果、梨,整齐地摆放在大条板里,放在月亮能看得见的地方,放上一把响亮的百头小炮,孩子们昂着头,仔细揪着月亮,似乎看见玉兔的嘴还在蠕动呢!拜完月亮,女主人留出走亲戚用的礼品——十六上午孩子们都去姥姥家换糖饼、送月饼,当然,姑姑家也来我们家换糖饼送月饼,这一来一去,浓浓的亲情就融汇于月饼之中了——也因此只能把剩下的分给孩子们吃。我家姑姑多,分到最后所剩无几,母亲便把剩下的月饼,你半块我半块地分给我们兄妹。我们舍不得吃,拿着月饼用牙齿一点点刮,一点点地嚼,月饼里边的红绿丝,黑桃仁,花生仁,冰糖等,让我们大饱口福,我往往留一小块藏起来,不让哥哥看见,第二天再慢慢吃。

  我初中毕业那年回村参加劳动,那时正处在生产队大集体政治挂帅的热潮中,白天干一天农活,农忙季节,只要有月色就义务加班,用架子车往地里拉粪,浇地,拉犁,全然不觉累。记得那年八月十六晚上,玉兔东升,金风送爽,我们二十多名青壮劳力,去地里加班拉犁。老队长让狗子喊着号子,大家一起“拉哟、拉哟”的助威,气氛热烈而奔放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忘记了疲劳,好大一块地,功夫不大就拉完了。回家的路上,大小伙子、年轻媳妇,打情骂俏的,说说笑笑的乱作一团,把静谧的夜空闹得沸沸扬扬。

  回到村口,老队长让大家到路边的粉坊歇歇脚,尝尝今年秋天生产队漏的第一锅皮渣。这出其不意的喜讯,使大家格外惊喜。粉坊里几位粉匠,早把大盆的皮渣整齐地摆放在架板上,等待大家回来。见大家进来,粉匠用瓜刀把皮渣一块块割下来,盛到碗里,大家不谦让,不拘束,一你碗,我一碗,大快朵颐,痛快之极。老队长看着大家,饱经风霜的脸上泛起微笑:“受了苦,大碗捂。慢慢儿吃,别噎着啊!”

  回到家就很晚了,我推开虚掩的家门,窗户里昏暗的灯光下映出母亲防线的剪影,烤红薯的喷香从窗花缝里涌出,我知道,母亲考好了红薯,在等待着我加班回来呢……

  我走出故乡四十多年了,生活也富得流油了,再好的饭菜也吃不出滋味了,住在高楼林立如同天井的的城市,看月落月升也成奢侈品了。每当中秋,怎不怀念儿时的欢乐,怀念青春时代的狂热,怀念牵肠挂肚的亲情和难以割舍的乡情?

  有关中秋节的散文篇二:中秋随笔

  窗台上散布着月光透过树枝的残晖,虽然有些斑驳,但是很亮、很干净,我情不自禁的想看清月亮的样子,抬头之后才发现视线里全是交错的树影,我索性披上衣服,走出了屋子。

  已经是凌晨,马路上没有行人,在这个城市,中秋的夜晚本来应该很凉了,只是今晚没有起风,也就不觉得冷。此时,没有了树枝的遮盖,皎洁的月光肆无忌惮的投照在我身上,让我有种沐浴的感觉,身边的路灯在明亮的月光下也变得有些暗淡了,我凝望着浑圆的月亮,从那抹银光里,我看出了一点家的影子,可能漂泊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,眼睛忽然有些发涩,我不得不收回目光,低下头后却发现,脚下是那分外清晰的孤影。

  我踩着自己的影子,开始漫无目的的行走。

  一个人的中秋总会记起往年一些中秋的事情来,对亲人的思念里大多都是怀念,通常也是以怀念来寄托思念,可是我很努力的搜寻记忆,却发现脑中混沌不堪,甚至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和家人一起共度中秋了,在这个本应举家团聚的日子里,我不知道应该拿什么来寄托我对亲人的思念,尽管我心里面满是父亲日趋佝偻的背影和母亲渐渐沧桑的皱纹……

  庆幸的是,外婆的面容在我的脑海里慢慢清晰起来,我的中秋记忆似乎一直停留在与外婆一起度过的童年时代。虽然有些模糊,但总还记得,外婆在过节的时候,会提前准备很多我爱吃的零食和水果,并且一改平时放任我玩耍的态度,整天都陪在我身边,寸步不离,可能是父母不在身边,她怕我会感到孤单吧。等到了晚上,外婆就会和我边吃月饼,边看月亮,还会跟我讲一些外公在世时,妈妈小时候的事情,我也是那时从外婆口中知道,妈妈14岁就开始分担养家的责任了。那些年,因为有外婆无微不至的呵护,所以我从未感到孤单。我想,外婆就是我心中的那一轮明月。

  在离开外婆以后的中秋节里,我都会在屋顶上,一个人静静的看着月亮,怀念着与外婆一起的生活。

  因为我出生在80年代中期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,而且又是独子,父母千方百计的想让我过上舒适的生活,所以,他们选择了南下打工。数十载的奔波与漂泊,数十载的思念与牵挂,岁月蚀刻了他们的身体与面容,我想,他们应该是把对我的爱化作了在外漂泊的动力吧,数年如一日的艰辛为我铺就的成长中舒适的人生轨道,可他们却已经耗费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。现在时过境迁,我工作了,能够养活自己了,可是还不能完全担负起家的责任,于是,愧疚之心开始折磨我了。

  今天上午和父母通过了电话,母亲说了很多牵挂的话,让我过年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回去,还叮嘱我一定要带女朋友回家,说是想看看儿媳妇了;父亲还是重复着那句跟我说了很多年的话“一个人在外面,要注意安全,不要惹事生非”,听着他们渐趋苍老的声音,我哽咽着的一句话始终没能说出口:“我该拿什么来报答你们,我的父亲母亲。”

  我忽然感觉到一束强烈的光线照射在身上,原来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街口,右边一处还未建好的楼房顶上亮着一盏很大的探照灯,自己正走到了灯光的焦点处,灯光伴着很浓烈的水泥味扑面而来,让人反胃,我停下了行走的脚步,思绪也伴着脚步暂时停顿下来,背后的月光毫不吝啬的充满着整个夜空,只是同时在探照灯的照射下,我的影子已经被冲得很淡了,那明亮干净的气息也已经被浓烈的水泥味代替,我赶紧转身往回走,想快点逃离这个被钢筋水泥味充斥的地方,直到影子又渐渐清晰起来,空气中没了刺鼻的气味,我才停下脚步。冰冷的钢筋水泥和明亮干净的月光实在是很不协调;陌生的城市和温暖的家乡也一样,感觉冲突了,人就容易矛盾。

  回到屋里,月光依然斑驳的散布在窗台上,可是我已经没有了赏月的心情,思念之情开始强烈起来,和衣躺在床上,却无法安睡,我索性起身,写下了这篇随笔。

  有关中秋节的散文篇三:中秋感怀

 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,就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,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。我国为了庆祝这一传统节日,让分居两地工作的亲人能够温馨团聚,特设立中秋假期,今年,时逢祖国六十华诞,恰好与中秋连在一起,本来最有人情味、最富诗情画意的民俗节日,就更别有韵味。

  八月十五之所以叫中秋,是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秋季的中期。在我国的旧历法里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,因而中秋也称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,更明亮,人们仰望天空中悬挂着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,思乡之情会不禁油然而生,都会期盼与家人团聚。特别是在他乡拼搏的游子,也借此皓月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所以,中秋又称“团圆节”。而平常难得相聚的亲人,借此相聚在一起,在皓月之下赏月、吃月饼,述说相思之情,融贯那份浓浓的亲情。就成了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。

  中秋晚上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众都有烙“团圆”的习俗,即烙一种象征团圆、类似月饼的小饼子,在分食之前要先由族长带头,拜祭月神,饼内以糖、芝麻、桂花和蔬菜等为馅,外压月亮、桂树、兔子等图案。祭月之后,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,每人一块,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,表示合家团圆。由于象征家人团圆,所以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,联络感情。

  如天,月下游玩的习俗,已远没有旧时盛行,在农村一些旧习俗也渐渐退出舞台,比如在我当地,当时流行在中秋的晚上,邀上几个小伙伴,去偷些刚刚成熟的农产品,然后在某个伙伴家煮来大家聚集分食,大人不仅不过问,还会参与品尝。如今生活水平高了,社会文明也有了很大的进步,这样的习俗早已不在。但设宴赏月反过来很盛行,甚至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。除了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外,人们把酒问月,庆贺美好的生活,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,和家人“千里共婵娟”。

  面对一大堆各色各样香甜可口的月饼,以及满桌的菜肴,我却无法下咽。“每逢佳节倍思亲,”自从母亲去世以后,这个家就没有真正团聚过。13年了,家乡的月儿圆了又缺,缺了又圆。兄弟姐妹各自在他乡奔波,而我一人在这个偏远的乡镇学校。不知哪天兄弟姐妹才能大团聚,每年的春节、中秋,总会有谁因公或者因私的一些琐事不能回家,这让爸爸很不高兴。

  爸爸虽然是个农村的普通农民,但他深明大义,思想开明,总是不愿意影响儿女们的事业,所以每当我们说有事时,他心里虽然十分想念我们,十分不愿意我们缺席,想我们围绕他老人家的身边,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团聚,但他却抑制自己思儿情怀,总说工作要紧,嘱咐我们放心工作。今年没有时间回家团聚,明年回来也一样。其实,每次挂了电话我都能感受到那边爸爸深深的失望。可就是这被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、最诗情画意的一个特别节日。年迈的父母怎么能不希望自己的儿女绕膝欢笑呢!一份思念当然会更加深切,尤其是抬头望着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。而我却由于工作的原因未能与家人团聚,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。

  秋风吹拂原野树叶,树叶被吹拂的由绿泛黄。变黄了的树叶在风雨中一片片飘落。它们在寻找到了归根处所,在寻找自己的家园。

  我傻呆呆的坐在饭桌旁边,明亮月光透过玻璃的窗户,送来一阵阵桂花的馨香,看着一片片的落叶飘飘洒洒地在空中起舞,然后慢慢地、深情地掉在了地上。睹物思人,我的泪水比秋风还涩,比秋雨还苦。那是因为自从我工作以来,从来就没有和老人一起过过一个中秋节。没有尽到儿子应有的孝心,今年国家做了调整,中秋有假了,可是我亲爱的妈妈却走了。我的心在秋风中忏悔,在秋雨中内疚。如果这中秋的假能早一天的来到。也好让我少一份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,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情怀。多一份尽孝的欣慰,让母亲能在中秋了却思儿与儿欢聚的心愿。

  尽管四海明月皆相同。但我总是认为,中秋的明月是家乡的最明、最圆。

  小时候在家乡和一大家子的人过中秋,虽然没有精致的月饼,但吃着母亲亲手和面调料制作的月饼。看着天上的明月,听着母亲讲月宫里嫦娥和玉兔的故事。好奇而又向往地效仿传说的做法,取来小镜子,到村外的泉眼里端来凛冽清澈的泉水,把镜子浸入水中,期盼出现传说中的奇迹,看到人们心目中的美丽月神。水波荡漾,月光经水的折射,好象是寂寞的嫦娥在月宫里翩翩起舞,呆在一旁的吴刚手捧着桂花酒,玉兔在旁边欢跳。真如老人的故事那样的真真切切。

  山里人过节都愿意到城里过。他们再也不想象月宫里的嫦娥一样太寂寞。山外的稀奇多,繁华的街道,穿着时髦的来往行人,你看,男人似乎怕失去什么,裹的严严实实,而女人呢,唯恐男士看不出她是女性,显胸露脐,丰满的不用说,就连那些干瘦的也要刻意修饰一番,给人凹凸有致的错感。商店里的物品琳琅满目,有吃的、穿的、玩的、用的样样齐全,那一样不比山里强。特别是年轻人谁稀罕山里这一个家。把看得熟得在不能再熟的青山绿水奇石怪峰留给了山外的人。自己却跑到城里欣赏人文风景了。

  因此中秋节就有了这样奇特的景象:山外的小车大车往山里拥,山里的大车小车往山外闯。

  “爸爸,你又在想念奶奶了吧!”女儿亲切的呼唤把我从思念中唤回现实,是啊,佳节大家都团聚,我怎可以扫女儿的兴致。只好把无限的愧疚与思念深埋心底。欢乐的过好每一天,不让儿女有遗憾。

  看了有关中秋节的散文还看:

1.描写中秋节的散文

2.中秋节抒情散文

3.中秋节有关的散文

4.中秋情思的散文

5.描写中秋月亮的散文

6.写中秋的文章

8.中秋节唯美随笔带唯美图

46488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