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-威尼斯人网址
据知,在宋朝之后,元曲就只是以它独特的魅力称霸文坛。它的兴起,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、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元曲产生的原因
一是适应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。蒙古族入主中原后,对汉族文化有个消化过程,“诗而远、词而近、曲而亲”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。
当时,统治者马上得天下马上统治天下,在歌曲上他们陶醉的还是所谓的“蕃曲”、“胡乐””。它先后在大都(今北京)和临安(今杭州)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。“敕勒川,阴山下,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……”,的确委婉动听。
中原的先民如何跨越民族之桥、跨越文化的沟壑,步入马背之上的文化境地?恐怕曲是最好的工具。重新捡起“胡笳十八拍”,已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。
二是汉族知识分子排解压抑的需要。元朝建立后,内地读书人一下子失去了“学而优则仕”的期望,降于了“八娼、九儒、十丐”的地位,政治专权,社会黑暗,许多知识分子以仕为耻,他们大隐隐于市,以创作曲子聊以度日。
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,透出反抗的情绪;锋芒直指社会弊端,直斥“不读书最高,不识字最好,不晓事倒有人夸俏”的社会,直指“人皆嫌命窘,谁不见钱亲”的世风。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,大胆。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。
三是文学发展的需要。社会发展到当时,“梨园”再不是皇家的专利,而是社会各阶层精神生活的需求,戏曲应运而生,而元曲则是戏曲的根与枝叶。
现在人们所说的“元曲”,主要包括剧曲和散曲两大类。剧曲用于戏剧中(即元人的大杂剧),为叙述故事或抒发人的情感服务。散曲则如诗词一样,可独立成篇。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。
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,每本以四折为主,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。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。如关汉卿的《窦娥冤》等。流行于大都(今北京)一带。
明清两代也有杂剧,但每本不限四折。散曲,盛行于元、明、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。内容以抒情为主,有小令和散套两种。目前有记载的元散曲作家有二百一十三人,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,套曲四百五十七套。
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,每一曲牌的句式、字数、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。虽有定格,但并不死板,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,部分曲牌还可增句,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,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,有较大的灵活性。所以可发现,同一首“曲牌”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,就是这个缘故(同一曲牌中,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)。
元曲的定义
元曲又称词余、乐府,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,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,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。元曲虽有固定格格式,但并不生硬死板,在定格中加衬字,部分曲牌还可增句,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,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,有较大的灵活性。所以,同一首“曲牌”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,就是这个缘故(同一曲牌中,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)。
元曲四大家是哪四位
关汉卿
关汉卿,男,字汉卿,号已斋(又作一斋、已斋叟)。元杂剧奠基人,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。他的杂剧,有悲剧、有喜剧,题材广阔,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。
代表作:《窦娥冤》、《救风尘》、《望江亭》、《鲁斋郎》、《单刀会》等。
白朴
白朴,男,汴梁人,后迁居汴梁,元代著名戏曲作家。他寄情于山水之间,他的足迹所至,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,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。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。
代表作: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裴少俊墙头马上》、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》、《天净沙·秋》。
郑光祖
郑光祖 ,字德辉,汉族,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,平阳襄陵人。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,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,享有盛誉。
代表作:《周公摄政》、《王粲登楼》、《翰林风月》、《倩女离魂》、《无塩破连环》、《伊尹扶汤》、《老君堂》、《三战吕布》。
马致远
马致远,号东篱,大都人,元代戏曲家。马致远的杂剧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,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。
代表作:《岳阳楼》、《陈抟高卧》、《任风子》、《天净沙秋思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