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中药有关的散文-威尼斯人网址
经典散文积淀了丰厚的文化,是中西经典文学中较为宝贵的文化遗产,是作家的内情与万物、心声与天籁的谐和,呈现出形神俱丰、主客体交相辉映的风采神韵。关于中药的散文有哪些呢?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跟中药有关的散文篇,希望你们喜欢!
跟中药有关的散文篇1:我想变成一副中药
“快把药喝了,这样病才会好了!”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,常常会听见这样的话语,一位慈母端着刚熬好的中药,耐心的劝着并且亲眼看着家人喝完药。
中药:中药即中医用药,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。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、中药材。从上古时期,神农尝百草后就已经开始研究传承,一代又一代,《本草纲目》等卓著都像是一代一代的新生,不断推动和升华了中药的文化和精髓。然而中药虽然很神圣,甚至可以治百病,但是却很苦,他是有好多种药物包括动、植、矿三类,共365种,每药项下载有性味、功能与主治。所以再对症下药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药性,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。
即使是这样,我也想变成一副中药,一副至于自己的中药,因为自己好多时候都需要自我救赎。
白子画在最后一集中还是刺向花千骨时,宁愿相信自己的眼睛,都不会相信自己的心。他还是确诊了,是自己的心病了。他把千骨虽然置于心的地方,但是还是没有相信了自己的心,伤了千骨,也伤害了自己的心。以至于最后白子画不问世事,只想一心呵护再生的千骨,对症下药,慢慢的治疗。
在这些虚构的新电视剧或者虚构的小说中,这种情节和最后的结局,都已经是很正常,也很合理的,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呢,也有给自己的这副药吗?一副让自己尽力了悲痛后,苦难后还能自我治疗的药,一副知道很苦但还还得自己喝下去的药吗?我想变成一副药,一副可以治愈表里不一的药;一副治愈敢于面对的药;一副治愈看清自我的药。
我想在药中加入一碗清水,从口边到内脏一直流下去,清洗一下自己的内心,以至于不要变质。这一碗清水不是为了减少药的苦,还是想让这种苦从外至内都是一种味。因为太多的言行不一,太多的外装清高豁达,内心却低迷自私。相传有个老太太在寺庙上香,说自己在世上的岁数已经够数了,不想再拖累后辈子孙,想问问佛祖何时来接她走。而此时此刻,一个调皮的小和尚躲在帷帐后面说道:“现在就走吧!”
然而就这一句话,就真的把老太太吓死了。在很多人看来,都会以为这个小和尚不遵佛道,大出诳语,导致生灵殆尽,更应该逐出佛门,无期服刑等等甚至是死刑。但是这些都是催化剂,核心在于老太太,如果她真的诚心想走,而不是违心的试探,就不会因为一句话结束了生命。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,也是如此的,小和尚就像是佛祖真正派来的使者,但是老太太却不是安心的离开,而是出其不意的惊吓。总有一把照妖镜在照着,纵使再美丽也会显出原形的。扪心自问,自己说过的,想过的都做到了吗?
我还想在药中再加上黄连,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,我也想加一剂。那是因为我能说话,也能表达,但即使是这样却不敢面对,如果连吃下去的勇气都没有的话,就不会治愈好。变化莫测,旦夕祸福,谁也不能预知自己的未来,哪怕有再美的梦,都必须一步一步的走下去,这就需要我们面对遇到的种种,悲欢离合,生老病死等等,就像那个老太太,即使是心无牵挂,但她还是没有真正面对死亡的勇气。
在现代社会中,新老交替,新陈代谢,什么都在竞争中优胜劣汰,一个人要面对的何其少啊!那么这些勇气都是来自哪儿,其实都是自己,不然只有淘汰,自我颓废的。与其说这个社会太残酷,不如说自己没有能力治愈自己。常常把自己无端的联系到一些事物中,又或者对立与一些事物中,产生了没必要的情绪心态,此时此刻,即使没有别人推,自己都会往下走,自我摧毁。
最后我还想加入几种根类药材,那些只有在深处才能挖掘的药材,因为我想知道自己的根什么样子的,自己的内心到底是怎样的。我自己就是一副药引,找准了才能下药,不然会中毒的。在唐朝时,佛教盛行,僧侣的地位也会刚一层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富翁,地主等等。很多人都想跻身于此,但那会有些人不想当和尚,还想变得有名有钱,于是就入室抢劫。
又一次,一个劫匪闯进主持的厢房,强迫他拿出宝贝,然而只见高僧纹丝不动,任由他拿,最后只是抬头看看了月亮:“我最宝贵的是我心中的月亮,想给你却拿不走。”
有人达官显贵,有的人名声赫赫,但不代表自己夺走就会是自己的,就像是天空中的雪花,在飘落后都仿佛很有道理落在每个角落,都那么的合适。
一切随缘,不是自己的得到了都不会完美,反之亦然。
配好之前的两味药,最后有自己的心做药引,对症下药来治愈自己!得到内心那个真正的心声,恢复到原来本质的自己。
跟中药有关的散文篇2:药香
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,晴雯病了,宝玉命人把煎药的银吊子找出来,在火盆上煎。晴雯嫌屋子弄得都是药气,宝玉却说:“药气比一切花香果子香都得雅。神仙采药烧药,再者高人逸士采药治药,最妙的一件东西。我正想这屋里各色都齐了,就只少了药香,如今恰好全了。”
身处女儿香中,他贪恋的不过是药香的独特。药,是有香味的。
其实说到药,就是采摘一些植物的根、茎、叶或者花,经过晾晒或蒸炒、烘干之后放进木制的抽屉里。倘若长得正旺盛的草,直接保存是会发霉腐烂的。所以,要成药必经历磨难的。
药,有一股子味道,说不出来的苦涩味,这也正是历经沧桑后的“甘甜”吧!若没有这股子味,就谈不上良药苦口一说了。
姨父是个中医,家里就有药房,气味很大。去他家一次,回来身上似乎都是中药味,很久都不能驱除,怕是也因着这个原因,尽管瘦弱的我却很少生病。常见他熬药,文火慢熬,有时一个黄昏都在做这一件事。
他熬药,都在阳台上,火炉的火不大,不疾不徐在药锅底下缭绕,缭绕成花瓣,熬着熬着,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丝地倾吐出来。他被药拥着,也如一味药了。偶尔有风,这些沧桑的“缭绕”在光影里舞出花瓣样……我喜欢看被药香包围的姨父,总觉得他身上时不时有着药的沧桑感,亦或者还有那祖传的招牌,让药出奇得灵验。
做中医的姨父,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他父亲学医,吃尽了苦头。五六岁开始上山采药,回来自己清洗,煎熬,每一道工序都做到丝毫不差。靠着中医,维持着家庭收入,这一熬,就是他的一辈子。他离不开药,药又何尝离得开他呢?
是药,都是沧桑的,沧桑的药就是苦涩的。所以,药的香味也是苦涩的味道,就像姨父的一生是艰难和辛苦的,他孜孜不倦却又淡泊一生,守着祖业,年复一年在小镇上行医。
中药,也不是谁都会熬,熬药的过程艰辛又饱含苦涩。能够熬药的人,本身就是一味药。最佩服姨父用一生在熬药,熬出了招牌。老了,抚摸着满屋子的药材,一遍一遍地去嗅。“香啊!”他鼻子里,那药是有香味的。
一向觉得自己不是会熬药的人,不仅仅是因为闻不惯,更是心太焦急。但,生活终有不如意的地方。
几年前,因为婆婆病着,需要熬中药,每天专门炉子生火,弄得楼道乌烟瘴气,我在烟雾中够呛,一锅一锅熬着,熬了半个月的中药,也熬出了婆媳之间的好关系。日久见人心,或许病了才知道谁最贴心。
这药,熬起来是艰辛的,是苦涩的。熬着熬着,到后来,熬出的却是甜香味。
良药苦口利于病。病了的人,是需要苦药的,苦了才会好得快。常常见到小孩子为吃苦药闹腾,拒绝,大哭。很多家长疼惜,总是拿糖来哄哄,我也不例外。
如今的大部分孩子,被家里宠惯了,吃不了一点点苦。每日面对我那些青春期叛逆的学生们,我熬尽苦药,每一副都是良药,他们却不愿吃下去,还是因为苦,苦得没有自由,没有热闹,没有游戏带来的刺激。
尽管苦药有香,但此刻的他们却闻不出来。而我依旧愿意为他们煎熬,慢慢来。
熬药,献药,药香……
今夜,月色正好,去同事那里玩玩,见她正在阳台熬药,说是妇科良药。我只认得一味当归,其余不知。陪她说话,看文火慢熬,药香萦绕……
她说,谁会没病?是呀!每个人都会有生病的一天,我们离不开那些苦药。但是,生活中究竟还有多少苦药等着我们去咽下呢?不知,当真不知。
跟中药有关的散文篇3:中药
茶,咖啡,巧克力,中药。苦中之最,当然得数中药了。
犹记初识中药,药之古怪,其之味难闻之甚。熬之味四溢,喝之味之奇苦,让人欲泣泪也。
知道它有多苦了吧!
所以喝中药之前,得备些东西。
欢快的音乐---怡神,分神;糖,糕点等---去苦味;最后,当然得加上你家人的夸奖啦!
当药罐里的要在热水里煎熬时,那难闻的气味飘到好远。我把房门关上,它都能找漏洞钻进我的鼻孔。当我出来时,母亲竟笑着说:“好香啊!像老母鸡汤啊!我能喝一口吗?”
当时我心里的火就像电梯,一直到了七楼。我说:“我不介意,你就当是老母鸡汤喝了吧!”即使它真的是老母鸡汤我也不会喝。
后来药熬好了。倒了一碗,我就坐定,音乐放起,糖食一边放着,用一支筷子慢慢搅动。
这灰黑色的水太像咖啡了,可是它的气味却出卖了它。
碗里的烟夹着苦,灰黑色的热水混着苦,筷子仿佛向我求饶---主人,放放我出来吧!我快苦死了!
满屋子,都叫嚣着一个字---苦!
我已经学会无视了。慢慢的搅,跟着欢快的音乐,随便唱两句。等到药不太热了,便开始喝了。一开始我一口一口的喝,到后来苦的不行了。我就想“长苦不如短苦”,直接一口气喝完。效果很好。其实喝到中间,胃有点受不了,想吐,不过还好能忍住。喝完,吃点甜的东西就没事了。家人的夸奖基本上就免了。不过你可以自己夸自己一下,不为过呀!
后来我知道“徐长卿”是味中药;后来知道红药长啥样-----
曾写过--咖啡加再多的糖都不能掩饰其本身的苦。现在觉得中药才真的是这样。它是里里外外都是苦的,糖只能喝后起作用。也曾写过学习像吃中药。现在觉得不对,学习还是有甜有乐的。
中药与我,难解的孽缘啊!哈哈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