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尼斯人网址-1929cc威尼斯 > 语文知识 > 成语 >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(10篇)-威尼斯人网址

时间: 梓炫 成语

成语想必大家都学过,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,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。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典成语故事幼儿,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。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10篇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【篇1】

井底之蛙

栖在井里的青蛙在井边碰上一只从东海而来的大鳖。青蛙看见大鳖,便对它心满意足地吹嘘自己的惬意:"你瞧我住在这儿多么快乐呀!我从井栏上蹦进浅井,可以在井壁的缝隙里小憩。在井水里游耍,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。在软绵绵的泥地上漫步,淤泥就漫过脚背。看看周围的红虫、小螃蟹,它们谁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。"

井蛙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安乐:"我独自享受这口井儿,得意洋洋地站着,真是快乐极了。"它对海鳖发话,"先生,请问您,为什么不常常来光临咱水井,游览观光一番呢?"

海鳖经不住井蛙的怂恿,抵不住它的诱惑,也走到井边去瞧瞧。谁知它的左足还没踏进井底,右足却被井栏绊住了。它进退不得,迟疑了一会,回到了原处。

海鳖算是亲自领教了一番青蛙炫耀不已的井边环境。它忍不住向井蛙介绍大海的景象:"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面的辽阔;用万尺深度不足以穷尽海底。在大禹时代,10年中有9年遭水灾,海面也并不因此而上涨;商汤时代,8年中有7年遇旱灾,海水也并不因此而下降。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而涨落。这也就是我栖息在广阔东海的乐趣!"

小小井蛙听了大海鳖对大海的描述,吃惊地瞪着圆圆的小眼睛,满脸涨得绯红,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……

人的生存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认识。通过井蛙与海鳖的交往与对话,告诫人们:只有开阔眼界,才能解放思想。自以为是,自鸣得意往往是"闭关自守"、孤陋寡闻的结果。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【篇2】

车水马龙

光武帝刘秀去世后,太子刘庄即位,就是汉明帝。他为了纪念那些帮助光武帝中兴汉朝的功臣,命画师在南宫云台中画上他们的像。在这些功臣像中,却没有大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像。这是为什么?原来,皇后马氏是马援的女儿。明帝为了避免亲宠外戚的嫌疑,故意不画的。

马皇后牢记父亲遭人嫉妒陷害、含冤而死的教训,处处虚心待人。马皇后那时没有亲生儿子,明帝立贾氏的儿子为太子,委托马皇后教养。马皇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,精心培养,母子十分亲热。明帝去世后,18岁的太子继皇位,就是汉章帝。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。

汉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,打算把马太后的兄弟封爵。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规定“后妃家族不得封侯”的制度,坚决反对。她说:“从前外戚外出的情景,真是‘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’,如此招摇,实在不好啊!”

后人把“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”简略为成语“车水马龙”,形容车马不绝的热闹景象。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【篇3】

悬梁刺股

战国时期,有一个人名叫苏秦,也是出名的政治家。在年轻时,由于学问不多不深,曾到好多地方做事,都不受重视。回家后,家人对他也很冷淡,瞧不起他。这对他的刺激很大。所以,他下定决心,发奋读书。他常常读书到深夜,很疲倦,常打盹,直想睡觉。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,准备一把锥子,一打瞌睡,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。这样,猛然间感到疼痛,使自己清醒起来,再坚持读书。这就使苏秦"刺股"的故事。

东汉时候,有个人名叫孙敬,是的政治家。他年轻时勤奋好学,经常关起门,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。每天从早到晚读书,常常是废寝忘食。读书时间长,劳累了,还不休息。时间久了,疲倦得直打瞌睡。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,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。古时候,男子的头发很长。他就找一根绳子,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。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,头一低,绳子就会牵住头发,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,马上就清醒了,再继续读书学习。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【篇4】

闻鸡起舞

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、具有远大抱负的人。

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。进入青年时代,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,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,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。

他广泛阅读书籍,认真学习历史,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。他广泛阅读书籍,认真学习历史,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,学问大有长进。

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,接触过他的人都说,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。祖逖24岁的时候,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,他没有答应,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。

后来,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。

他与刘琨感情深厚,不仅常常同床而卧,同被而眠,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:建功立业,复兴晋国,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。

一次,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,他一脚把刘琨踢醒,对他说:“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,我偏不这样想,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?”刘琨欣然同意。

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,剑光飞舞,剑声铿锵。

春去冬来,寒来暑往,从不间断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,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,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,又能带兵打胜仗。

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,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;刘琨做了都督,兼管并、冀、幽三州的军事,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。

故事出自《晋书祖逖传》。

成语“闻鸡起舞”,形容发奋有为,也比喻有志之士,及时振作。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【篇5】

胸有成竹

宋朝时,有个的文人叫文与可,能诗擅文,特别喜欢绘画。

他最爱画竹子,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,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,文与可画竹的秘诀在哪里呢?

原来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,无论春夏秋冬,阴晴风雨,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,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,叶子的形态颜色。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,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。

日积月累,竹子在不同季节,不同天气,不同时辰的形象,都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。只要凝神提笔,在画纸前一站,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。所以每次画竹,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,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。

当人们夸奖他画得好时,他总是谦虚的说:“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。”

文与可的朋友一天来访,看到文与可画的竹子,不禁题诗赞扬:与可画竹时,胸中有成竹。

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比喻做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,对事情的成功已经有了十分的把握,又比喻遇事不慌,十分沉着。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【篇6】

黔驴技穷

过去贵州(黔)这个地方没有驴。有个多事的人运来了一头驴,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,就把驴放到山脚下。

一只老虎看见了驴,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厉害,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,后来又悄悄走出来,小心翼翼地接近驴,不知道驴子的底细。

有一天,驴叫了一声,驴叫的声音很特别,很恐怖。大虎大吃一惊,远远躲开,以为驴要咬自己了,非常恐惧。然而,老虎反复观察以后,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,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。

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,转来转去,还不敢上去攻击驴。以后,老虎慢慢逼近驴,越来越放肆,或者碰它一下,或者靠它一下,不断冒犯它。驴非常恼怒,就用蹄子去踢老虎。

老虎心里盘算着:“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!”于是老虎腾扑过去,大吼一声,咬断了驴的脖子,把驴给吃掉了。

这个故事说明,驴子看上去躯体高大,好像很厉害;声音洪亮,好像有本事。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。不值得畏惧。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【篇7】

磨杵成针

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。据说他年轻的时候,读书进步得很慢,他心里就不耐烦起来。有一天,他出门去玩儿,看见一个老婆婆蹲在小溪旁边,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。李白觉得很奇怪,就问:“老婆婆,你这是干什么?”老婆婆头也不回,一边磨她的铁棒,一边回答说:“我在磨绣花针!”李白更奇怪了,又问:“这么粗的铁棒,能磨成绣花针吗?”老婆婆说:“我今天磨,明天磨,铁棒只会越磨越细,哪怕它磨不成绣花针!”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,心里像开了窍。他从此刻苦用功,果然成了一个很有文才的人。

“磨杵成针”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。这个成语说明只要下苦功夫,一定能得到成功。所以常有人说: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。”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【篇8】

明察秋毫

齐桓公小白、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,统领诸侯,是霸主中的代表。

几百年后,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。

齐宣王对孟子说:“您能把有关齐桓公、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?”

孟子答道:“对不起,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。我们只讲王道,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。”

齐宣王问道:“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?”

孟子说:“我听说,有一次新钟铸成,准备杀牛祭钟,您看见好好一头牛,无罪而被杀,心中感到不忍。凭您这种好心,就可以行王道,施仁政,统一天下。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,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!比方有人说:‘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,但举不起一根羽毛;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,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。’您相信这种话吗?”

齐宣王说:“当然不相信!”

孟子紧接着说:“是呀,不能相信。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,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,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。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,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。显然,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,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。您问能不能行王道、统一天下,问题也是如此,是不去干,而不是不能干!”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【篇9】

南辕北辙

从前有一个人,从魏国到楚国去。他带上很多的盘缠,雇了上好的车,驾上骏马,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,就上路了。楚国在魏国的南面,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。

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,他大声回答说:“去楚国!”路人告诉他说:“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,你这是在往北走,方向不对。”那人满不在乎地说:“没关系,我的马快着呢!”路人替他着急,拉住他的马,阻止他说:“方向错了,你的马再快,也到不了楚国呀!”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:“不要紧,我带的路费多着呢!”路人极力劝阻他说:“虽说你路费多,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,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!”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:“这有什么难的,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!”路人无奈,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,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。

那个魏国人,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,仗着自己的马快、钱多、车夫好等优越条件,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。那么,他条件越好,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,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无论做什么事,都要首先看准方向,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;如果方向错了,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。

古典成语故事幼儿【篇10】

惊弓之鸟

战国时期,有个杰出的弓箭手,叫做更赢。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。

有一天,他和魏王并肩站着,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。

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:“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。”

魏王很怀疑。

正在那是,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。鸣声凄惨。更赢见了,就张着弓,扣着弦,砰的一声,直入云宵。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。

魏王惊叹之余,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。

更赢解释说:“那孤雁飞得低且慢,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;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,因为它离了群。身伤心碎,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,极力上冲,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,体重失去平衡,坠落下来。正如人们吃饭时,突然听见雷声,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。”

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,做成了“惊弓之鸟”这个成语,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,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,就吓得魂飞魄散,惊惶失措,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。

热门文章
最新文章
57225
网站地图